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园所动态 >文章详细
新生入园问题及对策-幼儿园入园适应
来源:  发表人:冯可鸣  发表时间:2012/4/17  文章分类:园所动态  浏览量:9867

    我们在幼儿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2—3岁的新生幼儿入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如有的幼儿每天早上哭闹不止,有的幼儿到幼儿园后即使不哭也闷闷不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还有的不愿意进教室。
    
应该说,孩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常见的现象。孩子所表现的这种现象是由于与亲人暂时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Separalion anxiety)所造成的。这种现象早在一九三二年就有心理学家研究过了。
研究发现:
    1.
影响儿童入园的因素有:a.过去有无入托经验、寄托经验。b.亲子联结(parent child bonding)、即亲子依恋程度、是否紧密。c.年龄。也就是说没有与家人分离过的,亲子联结紧密的,年龄愈小的儿童,入园适应愈差。
    2.
入园痛苦的程度在一个月内比较明显,特别是头两个周。
    3.
儿童入园与家人分离后,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在他一日在园的情绪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也就是说离开亲人那一会儿表现很痛苦的孩子,一天幼儿园,也可能生活得很好,也可能仍然不高兴。所以不要以为他离开你哭得厉害,就一定一天都不痛快(有时也许不高兴)。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些现象会给幼儿及家庭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其一,当3岁左右的孩子被父母送到新的环境——幼儿园时,刚开始以为被亲人抛弃了,他们不会理解暂时离别与永久离别的区别,他们陌生的人、环境、玩具、不会马上产生接近的代欲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憎恨这些取代了亲人及家庭的东西,对他们产生厌恶、拒绝接受、拒绝靠近,并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所以刚刚送到幼儿园的孩子会产生哭闹、烦躁、暴怒等表现。更有甚者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果此时,家长决定暂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又使孩子失去了教育的机会。我们都知道2—3岁的孩子是学习语言最佳时期。在家里,这个小环境里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必然有限,而幼儿园——孩子成长的摇篮,为孩子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愉快地与同龄人交谈也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人,为他们第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些都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变得不那么近人如意。这一时期是孩子情感的敏感期。孩子的情绪极易受到周围人们的感染。母亲看到孩子第一次入园不忍心,而又不得不舍不得而哭,孩子见了就跟着哭,加深了孩子不稳定情绪,这是受到父母情绪得表现。具体表现为哭闹、逃跑、不吃饭、不午睡、拒绝参加活动等,有时还表现为生病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生长发育的。
    
其二,扰乱了父母正常的工作程序。
    
俗语说的好:情系父母心。孩子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系着父母的心。当孩子出现情绪焦虑时,父母也跟着焦虑;当孩子哭泣时,当家长的也跟着抹眼泪。这样一来,加深了孩子的不稳定情绪的表现。不仅影响了孩子,也影响着家长。当他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工作时,就会想到孩子在幼儿园怎样了?闹不闹?是否惹老师生气?跟小朋友又怎样?是否打架等等,就会影响精力,注意力不集中而出差错。扰乱了父母正常的工作程序。
    
那么,解决新生入园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创设适合新入园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1.
我们为幼儿尽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对新入园幼儿多亲近他们,抚摸他们,要争当孩子心目中的妈妈,当孩子的知心朋友。我园开展了老师像妈妈”“我是孩子的好朋友等活动,在师生互动中,用真情唤起幼儿的心声,让孩子生活在温暖、平等、信任的环境是萌发团结、友爱、诚实的情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树立自信心。
    
显然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在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上,其核心是个字。爱事业——忠心耿耿,乐于奉献,勤业、敬业。爱孩子-——关心、爱护、尊重。所以对新生入园儿我们应多用身体语言与他们传达爱的信息。
    
我们大概都记得孩子最初上幼儿园时那张满是泪水的小脸,也注意到一段时间后,小家伙在幼儿园竟然乐而忘返。而这以后,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快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等等。总之,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幼儿园,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是老师的最大心愿。我们从家长那里接来的是一个个对新的环境充满恐惧的小朋友,我们要让他们喜欢上这个新的环境,要让他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这需要耐心,需要对孩子的爱。我认为,老师用自己言行向孩子传达一种爱的信息要让孩子找到他们在父母那里已习惯了的安全感,这就为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小小班遇到一个叫黄柄宁的小朋友来园已半个月了,情绪一直难以稳定,时常午餐什么也不吃,其他的小朋友游戏时,他总是背着他的小书包,跑到走廊,不停的喊要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想是孩子的最佳滋养,我就从入手,用我的眼、耳、口、手、心去表达。从孩子来园到离园这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了解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同他们谈心、一起游戏,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平日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他们表达思想感情时,我就用身体语言表达老师的爱意,低下头来或蹲下以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的谈话。有时拥抱孩子用手拍拍肩膀,摸摸孩子的头发和脸颊。当遇到困难时,我就手把手耐心地教;当他们做事或回答问题不完整时,我就耐心启发诱导,鼓励他们再次回答,回答正确之后,我先是投去肯定尊重的目光,然后让全班幼儿给予热烈的掌声。从此,孩子的表情丰富了,有说、有笑、有跳、有唱,原来那颗孤独胆怯的心灵,从老师这里得到了温暖,得到了爱,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充实,补充了缺少的那份精神营养,在孩子和老师之间架起了感情桥梁。使孩子有了一颗完美的童心。
    2.
要使孩子开心,除了老师的爱和做好生活护理外,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愉快的物质环境。
    3
岁以前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直接依赖与玩具。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并按照种类少,数量多的原则去做。
例如娃娃家餐厅和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因为2—3岁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比较浅薄。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主要直接依赖与家庭,他们不会分享、合作。为了彼此不争抢玩具,我们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套娃娃家的材料:娃娃、勺子、碗或奶瓶,幼儿就玩简单的娃娃家游戏。
    
由于2—3岁幼儿的小肌肉发育较晚,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形状大、质量轻的积木来为他们搭建游戏。

    
二、建立家园共育的桥梁
    1.
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教师应对新入园幼儿做好家访工作,从而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需要、性格等特点,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习惯,尽量为他们入园适应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1)
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即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如何彦霖小朋友,由于外婆带大的,虽然身体好,但习惯却比较差,任性、暴躁、刁蛮、好斗,而孩子的父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回到家里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就猛打一顿,这样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不但没有改正缺点反而与家人产生对立情绪。荆涵冰小朋友就不同了,从上体质差,易生病、文静。优点是爱看书学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很重视。为孩子买了不少的书,还为孩子准备了学习桌椅,绘画工具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耐心,从两个孩子的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育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不一样,家访后,我们分别对班上的孩子的家长提出改进教育方法的建议,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和感谢。
    (2)
同孩子接触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感。
    
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应向家长了解幼儿的习惯、爱好、乳名。当孩子来园时,老师面带微笑地从爸爸妈妈接近孩子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感到老师爱他,喜欢他,并在他耳旁叫一声乳名:“X X早,你真乖!让老师抱抱你。有时,轻轻摸摸小儿的脸蛋,讲一句你是个乖孩子,老师喜欢你。这抱一抱,亲一亲,唤一声会使幼儿倍感亲切,幼儿渴望从老师那里吸取爱的温暖,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3)
我们还要告诉家长当孩子产生自我行为控制意识后,即应有计划地训练幼儿主动排便、进餐、穿衣、将孩子其他日常生活都当做重要的学习体验。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给他们穿上方便的衣服,经常有规律的训练他们排便、穿衣、取放水杯。对幼儿偶尔出现的尿裤子、弄洒食物等情况,能耐心等待,不管结果怎样,对他们的行为都给予鼓励,绝不让他们因为尿湿裤子而感到羞辱。
    2.
告诉家长,无论你多忙,都要在幼儿入园前,提前带他到园里熟悉一下环境,去见见孩子将来的老师,减少陌生感。陪伴幼儿园中玩耍,熟悉每个教室的功用,需要喝水、排便的场所,并让幼儿由家长协助完成到独立解决生活所需。陪伴幼儿游戏,延长幼儿独自生活在新环境中的时间。
    3.
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
    (1)
在准备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就要给宝宝做思想工作,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幼儿的心理远比我们了解的丰富),我们就不适时机给宝宝讲道理,什么爸爸妈妈要上班,宝宝要去幼儿园和老师玩,什么是幼儿园的朋友多,什么幼儿园的玩具好等等。
    (2)
需要带到幼儿园的物品。 一定要给宝宝多带一些裤子,宝宝初上幼儿园生活习惯有些打乱。
    4.
要持之以恒
    
家长既已决定要让孩子幼儿园,一定不要心软,要坚持送,但在周六日可以多带宝宝去玩,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最后还要告诫3岁孩子的父母,每天把幼儿从园里接回家,千万不要问:今天你哭了吗?而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今天你玩的什么游戏?交好朋友了吗?你一定委勇敢,没有哭吧?我看你的幼儿园真不错!这样通过你用语言的暗示,让你的孩子知道了家长期望他们如何做聪明的孩子都会用行动来回答你的!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庭于幼儿园均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场所,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阵地。因此,要完成幼儿教育的任务,家长的配合尤其重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为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社会的好孩子。